2015年即将走完尾声。在说其余的之前,首先我要说的是我结婚了——
新婚的喜悦之余,想到婚后的生活,包括假如以后还要生子,以及各种无聊的事,我第一个反应是“唉——我(们)埋进了爱情的坟墓,该开始慢慢腐烂了。”
结婚以后就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然后—— 然后我还有什么?
想到这里,我想到了李笑来老师。
李笑来老师的七年
因为某些因缘巧合,我通过李笑来老师(新浪:李笑来,微信:学习学习再学习)进入了中国的一个特殊的行业,从此生活与预先设定中的不再相同。经过三年时间,我几乎是另外一个人了。这期间重要的要素,几乎都是通过这三年中主动/或被动的意外获得,而非从预想中的学习或工作经验中得到。
前些天,李笑来老师发表了一本新书,或者说是“合作创作”——《七年就是一辈子》,在微信(学习学习再学习)上通过与朋友们共同创作连载。李老师提到了一个概念:“七年就是一辈子”,推理如下:
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日200天,7年工作时间11200小时。
假设按照流行的说法“一万小时”的工作专精一门技术,那么7年就可以习得一门专精技术。如果说一门专精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每7年理论上就可以体验一种生活,也就是过了一辈子。
当然李老师更加勤奋,连休息日也利用起来,那么每20年可以再多创造出10000小时,这又多了一辈子——
假设李笑来老师(40岁左右)还可活30年,则还可以过4“辈子”,也就是掌握4种专精。如果还可活40年,则至少还可活6“辈子”。
——这样人生就不会感到无聊了!
七年就是一辈子演讲现场
视频请看(youtube)
中年危机
回到开头的婚姻恐惧症——为什么婚后会厌烦甚至找麻烦,乃至最终放弃,还不是“太无聊”的原因?——和一个一样的人还要过4-5“辈子”,而且是一模一样的4-5个七年,别说七年之痒了,这简直是生不如死。
于是可以理解中年的危机(虽然我还没到30岁!)——两个定型的人生,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和周围同样的复数个定型的人生比较,嗯,此时难道不感到厌烦?这恐怕比未成年人每天被逼着写作业还要恶心,至少每个学期学得还不一样。这时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感觉或者幻觉可以脱出这种状态,少有人能抵抗这种感觉,就像我未成年时逃课一样。
更不要说这种定型的生活背后所反映出的深层因素——缺乏改变的勇气,同样也缺乏能力,进而缺乏所需的资源,也就意味着总体资源的不足,嗯,就是“穷”。然后,由于不知自己所生的意义(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非常困难),只能与外部世界附近的人相比(“外部记分牌”)。所以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又只能看到自己资源的不足,却无能为力。——怎么能不痛苦呢?
然后,你的伴侣也是如此,上述的痛苦乘以2。
所以大多数人婚姻不幸简直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作为个体本身就是不幸的!
六年就是一辈子
想明白这些,就应该知道怎么办了——我从来不是认命的人,虽然我从事的行业要求我认识随机因素。
首先再回顾一下“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概念,狭义的说,通过10000小时时间投入来获取一门新的技术或专业,每7年可以赋予自己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权。
进一步再展开:
7年中的“一万小时” 是用于工作的时间。事实上由于不可能停下手头的工作(或者说,上一辈子的工作),花七年时间来做“下一辈子”的事,这期间是穿插进行的。即,在7年中的工作时间(假设8小时内)从事目前的专业工作,同时用闲余时间“准备”或“探索”另一种,或多种的可能性,为“下一辈子”做准备。这样相当于在这期间,同时进行多个项目。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运行已经不同以往,经济周期和技术周期非常快(按A股来看,7年够两轮牛熊),7年中随时可能出现“介入新的一辈子”的机会,此时,之前用闲余时间做的准备即可派上用场,以便快速介入新的可能性中。——这样,相当于你同时在进行1.5-2”辈子”,一旦机会来临,即可切换到新的“辈子”中去。
可能性分布
如这个示意图,每件事(领域/项目)用不同颜色表示。第一行“当前正在做的” 为现在的本职工作,同时可以准备1-2项其他以后可能做的事,以及以后可能做(但还没来得及准备)的事。当下一次选择机会来临时,就可能去做之前“七年”中准备好的“Plan B”。
当然,世事无常,有时候准备好的事情也不能实行,但是“可能做的事”却突然来了机遇。但是,有一些准备总比没有好吧?再说,这也是引人入胜的“不确定性”的来源。
嗯,再考虑到文明是加速发展的——即便是在“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的赵国,李老师所说的七年都长了点,也许以后六年就够一“辈子”了!
这样,如果每隔6年左右即可有一次新的选择机会,或是可以平行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项目,人生就不会无聊了——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获取实际所需的资源——说白了就是发财的机会也增多了。
如果你的伴侣也能做到同样的水平——那两个人一起过10-12个不同的人生,如果对小孩教育的当,TA也能独立并负责地赋予自己的人生以充分的选择权,而且还是在更早期的时候,这该是这个宇宙中最幸福的事了吧!
我的几辈子
说到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自己经历的几“辈子”。——事实上由于网络这个平行世界,这期间还可以有重叠。
首先当然是作为普通人的第一辈子。在那个前信息化社会,其实大家过得都差不多——现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也过着这种生活。所以,在未成年前的所有时间(18年),都可以算作第一辈子,这可够长的。
我大学期间的事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就是个普通人而已。但是,这期间我按照既定计划——想从事金融投资行业,而学习的金融专业,以及参与到证券投资中,虽然是恶心的中国股市,并经历了一轮大行情(07-09年)。但这并不足够,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思想方法,而没有获得什么真正经验。所以这部分时间应该纳入到后面的时间段内。
2010年以后,我以证券从业人员的身份工作,同时开始了专业交易之路。此时可以说是我作为专业投资者的“第二辈子”的开始。这期间我进行了大量的交易,特别是期货交易。从这时开始,这才可以称得上是第二辈子——我作为合格的短线交易员,在市场上生存了下来。
在2013年之后,我因为巧合进入了中国的BTC行业,它迫使我大量的思考各种问题,虽然我没有在BTC上赚到什么钱,创业的企业也没成功,但是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以前不知道需要考虑到的事。我开始知道“第二辈子”的错误:我在短线交易的迷宫里浪费了8年宝贵时间。
于是我开始了“第三辈子”,作为创业者和价值投资者,或者说成长投资者也好——艰难的但是全新的生活。当然也要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给我这次机会,不然我不会有这样的平台。并且这一次投资场合选在了美国股市,实实在在的高难度的,真实水平的考验。
同时,在网络的平行世界,我也过了“一辈子”,Velaciela作为虫子王在艾泽拉斯的十年生涯,并不完全是浪费时间——虽然也花了一万小时!我从中认识了一些人,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商业机会。而我与李笑来老师以及其他一些各行业的朋友,也是从网上认识开始的。可以说,我在网上的第一辈子还是有所收获的。
接下来的六年
在物理世界过了“三辈子”、网络世界过了“一辈子”之后,我认为我应该,也可能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做得更好,以便获得“第四辈子”/“第二辈子”的机会。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在物理世界里做好从交易者到投资者的转型,并获得管理投资机构的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投资者。如果有可能,我有机会参与到风险投资中,在“下一辈子”做风险投资之类的工作,而这也和做二级市场不矛盾。
而在网络世界里,我想我可以成为一个内容提供者,把我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分享给世界——当然先从最熟悉的证券投资开始。而不仅仅是在网上吐槽。当然,这需要一些其他能力。另外,如果时间/资源允许,我希望我能在网上成为另外一个领域(而不仅仅是玩游戏!)的专家。至于是哪些,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有一些备选的可能。
非常幸运的是,我的另一半也认同/并开始实践同样的观点了——我们真的可能可以一起过10-12个不同“辈子”了!当然,把可能变为实际,还需要努力和运气。如果能这样,我(们)的婚姻和人生都不再无聊了,才可以充分体会到作为智慧生物的尊严和乐趣。
如果读者们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可以去看看李笑来老师的微信。
好了,也祝大家新年好运。
恭喜,恭喜
撒花祝贺~
几日不来,有种闪电更新了两篇的感觉
少有的我在blog 时代订阅的还在继续更新的站点,说声恭喜,感谢这么多年来高质量的文章~
恭喜!!!这是我第一次正常的访问你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