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杰西利弗莫尔:被拉下神坛的股票作手(一)

720111729_56721_16094840923843830617

 

 

利弗莫尔,一个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股票炒家,获得过巨大成功,数次破产,最后自杀。

一百多年后,为何中国股市中,有如此之多的股民追捧他?

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基金、私募也把他奉若神明?

似乎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一个歇斯底里的大牛市里,“小学文化,农村户口”的少年股神,靠着十倍杠杆一战成名,嗯,这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并不是一个“大作手”,更谈不上在股市里发了大财。我年轻时也对他的观点趋之若鹜,看到《股票作手回忆录》封皮上诸多投资机构老总的背书,更是尊如圭臬。依靠杰西的炒股术,我赚过不少大钱快钱,但更亏过大钱,更重要的是,宝贵的青春消逝了,我还在投机的泥潭里挣扎。更可怕的想法是,倘若我有一日真如他一样“成功”,难道还有可能破产甚至自杀吗?

 

投资是一项关于决策的事业。证券投资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但是决策生死攸关。投资人托付我们的资产,或是寄托自己和家人未来的财富,对我们而言重如泰山。和证券投资类似的事业有战争和临床医学,尽管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不能保证个案的成功。并且无论掌握多少资料,都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作出决策。并且投资资本就像士兵和生命一样有限,错误的决策将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世界内涵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利弗莫尔也没有预测到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更不要说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更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作出正确的反应,在不确定的汪洋大海中,投资者的资产如同一叶扁舟,命运都系于基金经理这位船长的决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信息下作出决策,是每一个投资者面临的终极考验。

 

一百多年过去了,手里拿着苹果手机的投资者,面对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仍然在膜拜利弗莫尔的作品中展现的决策过程。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希望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不论投资者的身份和业绩,以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杰西利弗莫尔的经历和作品。

 

一、从对赌行到期权交易

利弗莫尔的早期生涯是从非法的对赌行开始的。场外对赌股价变动,利弗莫尔依靠自己对价格的感觉和天才,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从书里看,这确实不需要什么“知识”,只要对股价变动的“感觉”。

 

现代证券市场自然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还有很多人幻想着可以“T+0”赚钱,甚至买卖价外期权发大财。美国股市上这样的人不少,以前中国股市有期权的时候这样的人也很多。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见到任何人靠炒日内和价外期权发财——和利弗莫尔一样,他们做不大,很快就破产了。

 

回到A股市场上来,中国市场在T+1的交易制度下,换手率仍然稳居宇宙第一,如果宇宙里没有其他智慧生物的话。如果大量交易,短线交易可以发财的话,股民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个田地,反而印花税交了不少钱。利弗莫尔自己后来也反思,过度短线交易没有好处,乃至于自己开始做“趋势”了。

 

所以,无论是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过度交易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这是利弗莫尔自己也认可的。但是他说的“牛市来了拿住不动” 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老火鸡和趋势交易

利弗莫尔放弃短线交易后,开始做所谓的“趋势交易”,在《回忆录》里,最引人入胜的一节就包含了“老火鸡” 劝告他要保持自己的头寸(Position),坚持持仓的故事。

 

老火鸡把头一偏,打量着他,很有激情地说:“你知道,这是个牛市。”

老帕特里奇很痛苦地说:“我的好孩子,如果我现在卖了股票,就会丧失我的头寸(Position), 以后怎么办?”

老火鸡插嘴说:“请原谅,哈伍德先生,我并没说失业!我说失去头寸,如果你到了这年龄,经历了 许多兴衰之后,就会明白失去自己的头寸是谁都付不起的代价,甚至洛克菲勒。”

 

粗看这个故事,股民脑海中大多立即脑补了一张大牛市的山峰,幻想自己是半山腰的登山者。面对市场的波动,不断暗示自己“这是个牛市” 不要过早卖出持仓,进而尽可能的享受趋势涨幅,或者用现代投资语言说,”beta收益”。

 

“老火鸡”说的话似乎头头是道,但是如何判断“这是个牛市”呢?难道凭借已经涨了很多的股价,就可以断言它继续无休止的上涨下去——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投资者也是这么想的。

 

还是回到原文,下面利弗莫尔给出了一个说法:“我之所以赚了大钱,从来跟我的思想无关,有关的是我稳如泰山的功夫” 并且吐槽道:“看对走势没什么了不起的。在多头市场你总能 找到很多很早就看涨的人,在熊市很早就看跌的人。我认识许多看盘高手,他们也在最佳点位买卖股票。 而且他们的经验总是跟我不谋而合。但是,他们却没真正赚到钱。”

 

这个说法放到现在,无异于盲人瞎马了。赚钱“跟我的思想无关”——那他是如何选股的,又是如何判断股价能继续上涨,从而“稳如泰山”呢? 相反,现代价值投资者通过自己一些(有限的)研究,至少能保证在震荡市或者调整中稳坐不动,而持仓的理由源于基本面。——如果股价已经严重高估,为何还要“稳坐不动”,难道只为了最后冲高那点利润,而不是至少作出减仓的思想准备?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给出回答。我们无从得知他在这一阶段是如何选股的,也无从得知他如何在持仓过程中跟踪股票。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不认为利弗莫尔故意说谎,只是文章里没有提。相反,彼得林奇的作品中详细谈了持仓过程中股价波动和基本面变化的处理经历。然而,无数投资者却把作者的(不完整的)个人经历当作投资的经典,加以不加区别的模仿,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三、看图和趋势交易

 

“老火鸡”的问题深入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坑。关于这一点,作者自己在其他章节的内容甚至提供了一点提示。

 

很多投资者对趋势交易的认知是从《回忆录》开始,随后又去看了《股票市场趋势分析》、《专业投机指南》、《日本蜡烛图》之类的书,自然把K线图(技术分析)和趋势交易结合在一起。但在利弗莫尔的年代并没有K线图,也没有现代的计算机分析工具,只有最原始的图表。他自己也认为图表仅仅具有参考作用,并不完全参考图表交易。

在《回忆录》第五章中,作者谈到图表有如下内容:

 

“或许我应该说图表只能帮助那些能读懂它的人,更准确地说,只能帮助能领会图内涵的人。普通的读图人关心的只不过是股票的涨跌和其走势,在它们眼里这就是炒股要了解的一切,如果要他对股市做进一步分析,他就没信心了。然而这儿有一位极其精明的人,他曾经是一家有名的证券商行所的合伙人、一位训练有素的数学家,他毕业于一所有名的技术学校,他精心研究许多市场——股票、债券、 谷物、棉花、货币等的价格变化,绘制作图,还倒退几年追溯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季节变化,所有的方面。 他已经用图表交易多年了。他确实智胜了许多的人,有人说他常常获胜,直到世界大战改变了市场性质。 听他说他和他的的追随者在退出之前损失几百万。”

 

在学习看图交易之前,利弗莫尔竟然提出了一个一百多年后才提出的新概念——“黑天鹅”! 这么短短一段文字,不要说散户看不懂K线图,就连数学家出身的投资大师,一位“线仙”,依靠技术分析,最后栽在一次黑天鹅上。这简直就是一百年后LTCM的故事嘛…

 

从这点看,利弗莫尔先生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指出了历史股价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恐怕很多人还不如这个一百年前的死人。

可是利弗莫尔的认识也就到此为止了。虽然他在书里说需要评估环境,并指出了统计图表并不代表实际环境,但并没有指出如何评估。全书中对于他分析宏观和微观的案例很少(后面介绍),而且非常初级,不比今天的哪位老股民强多少。那么,不看图,也不分析基本面,凭什么来交易呢?

 

利弗莫尔先生却非常自信。在“反思” 自己不该过度短线,而应该“持股不动”时,他说“本来我能赚两万块,却只赚了两千块”——这和今天的股民有何区别? 为什么你应该赚两万块,因为今天的股价图形告诉你,你本“可以”赚两万块? 这种倒果为因的分析,为什么不预测明天的彩票呢?

 

如果你能稳坐不动赚到两万块,而不是提前卖出,难道不该是“提前分析股票还会上涨,进而做出继续持股的决策”吗?在错误的卖出踏空后,却总结教训“卖得太早了” 。 那么下一次,等待着你的可能是一次真正的“套牢”。 虽然投资者不可能每次都决策正确,但是决策错误后的错误“反思”,往往让错误又在另外一个方面重复发生。

 

一百年前的人对因果关系、前后顺序之类的事情想得不清楚很正常,那时候历史决定论还大行其是,“社会实验”如火如荼,生灵涂炭的二十世纪刚刚翻开篇章。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把前后顺序当成因果关系,或者稍微高级点的把相关关系当成因果关系,是不是就傻了点? 就算证券行业习惯于过度归因,一定要去给每天的涨跌找理由,投资者在事后说“我本来应该赚得更多的” 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这里,似乎老火鸡也富有了哲理,在主人喂食它数年后,它得到了关于喂食的统计规律,终于在感恩节前一天宣布他的定律——每天中午都有食物降临。可是第二天,主人就把它捉去吃了。

 

四、21岁的新股民

利弗莫尔少年得志,投机成功,却只有初中文化。这多么符合今天中国股民的想象:“小学文化,农村户口,赌一把也能发”。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

 

回忆录中,少年股神23岁赚到第一桶金,在纽约当起了霸道总裁。那年是1901年。按照书里自己所说的,1901年是一个巨大的牛市,股市成交量从25万股上涨到300万股,人人都在赚钱,庄家主力疯狂操纵,钢铁股、铁路股、汽车股纷纷暴涨翻倍。同时,利弗莫尔在哈丁公司的保证金比率是10%,这意味着他使用了10倍杠杆!

 

似乎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一个歇斯底里的大牛市里,“小学文化,农村户口”的少年股神,靠着十倍杠杆一战成名,嗯,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2015年)。

 

当然,少年股神的命运并没有出乎意料。他很快破产了。甚至多次破产,欠债,再暴富,再破产,最终自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高杠杆、主观判断、毫无基本面分析、大牛市。这一切铸就了这个”股神”的高波动性。 但是遗憾的是,除了“止损”,或者说,被强平了,书中并没有一丁点儿关于风险控制的内容。

 

古代的东西未必是好的,想想一百多年的人均寿命,再想想今天还有多少人不系安全带——人的理性进展如此缓慢,显著慢于他们的身体。对于这样一个一百年前的少年股神的操盘方法,我看,今天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如果说他有什么可学的,倒是他反复指出“炒股别听别人的话”,并用4万美元(现代的2000万美元左右)吸取了这个教训。而我们今天的投资者甚至还不如他——赌性比他强,却更盲从,还要去信报纸和网上的谣言!

 

少年股神自尽五十年后,以巴菲特、彼得林奇为代表的各类现代投资方法和现代投资基金一直持续到今天。如果我们今天还要去学习他这种盲目赌博、重仓杠杆的炒法,简直是不可理喻了。百年前我们还在慈禧太后,难道今天还要在股市里当义和团?

 

未完待续

 

 

告别杰西利弗莫尔:被拉下神坛的股票作手(一)》上有5条评论

  1. 不懂装懂,就算是降龙十八掌、少林易筋经放在你面前,你也是视若罔闻。没有那份悟性,金子都会变成垃圾

  2. 这是我见过最自以为是的说法,先拿镜子照照自己属于哪根葱。利弗莫尔作为百年美股第一人不是你瞎B几下就能拉下神坛的。

  3. 看得我想笑,你也知道重仓加杠杆不好,你也知道他风险控制不好,那你不会摒弃掉这些不好的?出书的目的不就是让你把好的学了,把不好的抛弃掉吗?有人让你不管好坏照搬?你是亏了钱跑来网上发泄吧?写了一篇不知所谓的文章还自我感觉良好

回复 zpsong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